六十年一甲子炒股配资中心,高原治水写华章。
从长期面临饮水困难、灌溉不足和洪水威胁,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几乎一片空白,到如今水网架构初步建构,年供水能力超过15.64亿立方米,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18万亩……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,西藏水利事业实现辉煌跨越。
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
农牧民在集中取水点接取干净卫生的自来水。水利部供图
西藏处于世界屋脊、高寒高海拔地区,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牧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,全区农牧区几乎没有集中供水设施,农牧民不得不步行数小时到河流、山泉取水,不仅劳动强度大,而且水质无法保障。
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针对高海拔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,西藏采取了深井取水、太阳能保温房、管道防冻等防冻保暖新技术,高寒高海拔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,广大农牧民群众历史性告别了“下河背水”“凿冰取水”。
数据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西藏全区累计落实农村饮水安全投资56.9亿元,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.8万余处,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100%,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“不落一户、不漏一人”。2019年,全区62.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销号,困扰众多农牧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。
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筑牢安全屏障
阿里地区中曲沿河人民群众亲水嬉戏。水利部供图
和平解放初期,西藏几乎没有系统的防洪工程,农牧民面对洪水灾害只能被动承受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西藏大力开展4大类防洪工程建设项目,总投资超过100亿元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建成堤防4506公里,对雅鲁藏布江、怒江和澜沧江等8条重要河流重点河段进行了系统治理,完成了368项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工程。同时,实施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等98项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,对39座小型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,显著提升了重点城镇和人口密集区的防洪能力。实施70个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,累计保护人口超5万。
“2019年起,我们采用‘一级部署、多级应用’模式,建设完善自治区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,为各级山洪灾害防御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,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从‘无’到‘有’再到‘好’的转变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该负责人表示,2000年以来,高效处置了易贡堰塞湖、墨脱堰塞湖、定结县冰湖、嘉黎县冰湖溃决以及雅鲁藏布江特大洪水等险情,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全区水旱灾害防御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,从单一工程到系统工程,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重大转变。
水生态治理保护实现了历史性成效
发源于西藏的大江大河不但抚育了中华民族,也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江河源头。
西藏坚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原则,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。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,建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、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,全区用水总量、用水效率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“三条红线”指标连续10年超额完成控制指标,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,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明显提升。
该负责人表示,通过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,在全国率先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办法,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,依法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。60年来,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85平方公里炒股配资中心,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,水土保持率达到92.2%(不含冻融侵蚀),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。
宜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